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致富技术 > 正文
    购物车
    0

    苏甲乡开展马铃薯病虫草综合危害评估试验

    信息发布者:何孝坤
    2017-04-08 08:28:31   转载

    马铃薯是我国第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同时兼具粮用、菜用、饲用和加工增值之用等多种功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粗粮需求量的增加和马铃薯加工技术的提高,马铃薯的种植规模、面积不断扩大,从2008年的466.33万hm2增加到2013年的561.47万hm2。但马铃薯晚疫病、病毒病、蚜虫等十多种病虫害的危害也逐年加重,2014年病虫害发生面积为677.29万hm2次。近两年马铃薯害虫发生面积较为平稳,一般低于266.67万hm2次,但马铃薯病害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病害发生面积约占病虫害发生总面积的60%以上[1]。

      昭阳区隶属于云南省昭阳市,最低海拔494m,年均无霜期220d,年均气温11.7℃,年均降水量735mm左右,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5%,全年活动≥10℃积温为3217℃,年均日照时数1902.02h,年平均气温11.6℃。马铃薯是昭阳区主要农作物之一,年播种面积3万 hm2左右。发生的主要病害是马铃薯晚疫病,其次是早疫病和病毒病。

      本文在马铃薯主产乡镇QQ图片20170408082531.jpg,试验通过设立专业化综防区、农民自防区、杂草防治区、病虫防治区[2],探索在各种病虫草并存状态下,科学评估马铃薯产量综合损失的情况,总结、探讨和评估各个单项病虫对综合危害损失的作用,为正确统计各病虫的单一危害损失提供依据,以提高植保统计的准确性,指导大面积有害生物的防控。QQ图片20170408082552.jpg

    1 试验设计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选择马铃薯主产区、病虫草害常年发生较重、栽培管理水平较高且基本一致的昭阳区苏甲乡苏甲村13社,海拔2480m。试验区位于苏甲乡(昭阳区城区西北46km处),面积212.98km2,平均海拔2070m,年平均气温10.5℃,年降水量900mm,日照数1400~1500h,无霜期160~220d,常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400hm2,是农业部及云南省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

    1.2 试验处理

      设A、B、C、D四个处理。

      A:专业化综防区(专防区)。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B:农民自防区(自防区)。按照大面积病虫测报和防治的要求,在没有任何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当地群众自行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C:病虫防治区(防病虫不防草)。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规程,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适时进行科学的综合防治,草害不做任何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D:杂草防治区(防除杂草,不防治病虫)。用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全生育期对马铃薯杂草进行防治,其他有害生物不做任何防治,栽培管理正常进行。

    1.3 田间设计

      采取小区对比试验,A、B处理区600m2,C、D处理区100m2,未设重复。试验安排在同一地块,土肥水条件等基本一致。C、D处理区与A、B处理区隔开,而且处理小区间设3个双行作为隔离行,以免防治区和其他区相互间产生影响。各处理小区的种植品种为γ-2号,土壤类型为壤土,双行垄作,每个小区种植为3334株,肥水和病虫草害发生危害程度等生产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完全一致。QQ图片20170408082546.jpg

    1.4 计算方法

      病株率(%)=■×100

      病叶率(%)=■×100

      防效(%)=■×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区病害、草害发生情况

      生长期内对试验区马铃薯病害、虫害、草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影响较大的病害种类主要是马铃薯晚疫病[3-6]。马铃薯苗期至盛花期田间湿度低,晚疫病发生程度较轻;盛花期至收获期,特别是7月中下旬,雨水较多、田间湿度大,晚疫病传染蔓延较快,但该时期是马铃薯薯块膨大中后期,对产量造成的危害损失相对较小。据调查早疫病在整个生育期发生程度:A、B、C、D四个处理发生程度均为1级,病株率在7%以下、病叶率在4%以下,并且早疫病主要发生于现蕾期至盛花期,传染蔓延慢,对产量造成的危害损失较小。在整个生育期均未发现虫害危害。试验区杂草较轻发生,种类有野荞、牛繁缕、车前草、辣子草,发生危害程度均为1级。

      晚疫病在收获期发生程度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专防区发生危害程度达2级,病株率为100%、病叶率为45.6%;自防区发生危害程度达3级,病株率为100%、病叶率为86.3%;病虫防治区发生危害程度达2级,病株率为100%、病叶率为46.3%;杂草防治区发生危害程度达4级,病株率为100%、病叶率为98.6%。

    表1 各处理小区收获期晚疫病发生情况

    2.2 试验区病虫草害防治情况

      各处理区病虫草防治次数及防效情况见表2(见下页)。试验区马铃薯3月16日播种,播种前试验区除杂草防治区(防除杂草,不防治病虫)外均采取了药剂拌种处理,预防马铃薯早晚疫病。拌种药剂为甲霜灵锰锌,每667m2用5g兑水2kg喷洒种薯。除病虫防治区(防治病虫,不防除杂草)外,播种后出苗前使用90%乙草胺乳油进行封闭除草,专防区杂草防效为95.3%,自防区杂草防效为93.8%,杂草防治区杂草防效为95.7%。

      幼苗期至盛花期,除杂草防治区外,各处理区防治晚疫病2~3次,具体如下:马铃薯晚疫病专防区防治防效为75.3%、自防区为56.2%、病虫防治区为70.1%。4月下旬苗期(4月28日)开始,除杂草防治区外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均喷施72%霜脲锰锌,每667m2用量为100g;5月下旬现蕾期(5月26日),除杂草防治区外,均喷施58%甲霜灵锰锌,每667m2用量为100g;6月下旬盛花期(6月21日),除杂草防治区、自防区外,均喷施72%霜脲锰锌,每667m2用量为100g。

    2.3 马铃薯主要病虫发生程度及损失

      从表3可以看出,试验区中,相对专防区而言,每667m2病虫防治区产量减少18kg、自防区减少185kg、杂草防治区产量减少285kg,而杂草防治区产量损失最高,为14.1%。

    2.4 各处理区产量调查

      从表4可以看出,以杂草防治区每667m2产量1733kg为对照,专防区每667m2增产285kg,增产率为16.4%;自防区每667m2增产100kg,增产率为5.8%;病虫防治区每667m2增产267kg,增产率为15.4%。说明在不防治病虫的情况下,特别是不防治晚疫病对马铃薯产量影响最大,在马铃薯生产中,防治马铃薯晚疫病2~3次,增产效果明显。

    2.5 试验区各处理经济效益比较

      各处理区经济效益比较见表5。相对专业化防治区而言,农民自防区、病虫防治区和杂草防治区少收益6.00元、226.50元、344.30元,其中杂草防治区纯收益损失量最大,即不防治病虫害的损失最大。

    3 结论

      试验说明在昭阳区影响马铃薯产量的主要原因是病害,特别是晚疫病的危害。表明了在马铃薯生产中,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可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通过试验调查4个处理的病、虫、草害发生危害情况、防治情况及对比分析产量结果,充分说明了开展马铃薯病虫草害专业化综合防治的重要性,农民防治水平越高,产量损失越小。

     

    参考文献:

    [1] 任彬元, 杨普云, 赵中华. 我国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 35(10): 27-31.

    [2] 李春广, 刘梦泽. 农作物病虫草危害损失评估与分解方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3, 33(12): 51-56.

    [3] 马永操, 陈丽珍. 高海拔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危害损失的相关分析及其经济阈值模型建立[J]. 现代农业科技, 2008(5): 91.

    [4] 李亚红,赵俊,金吉斌,等. 云南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原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9): 22-24.

    [5] 李静, 马会平, 李淑云.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J]. 中国果菜, 2014, 34(8): 68-70.

    [6] 何永福, 何庆才, 胡辉, 等. 不同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研究[J]. 中国马铃薯,2003(3): 164-166.

    行业动态

    香辛料原料——大高良姜

      大高良姜(也称为良姜)原生于爪哇岛和马来西亚,因此,被称为“爪哇良姜”。由于大高良姜是一种用于印尼和泰国烹饪的香料,因此也被称为“蓝姜”或泰国高良姜。有一些属于姜科的高良姜根,有时被统称为假姜。

      早期文献也提到同样适用于大高良姜和小高良姜的植物。最早提到这类植物的是公元9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Ibn Khurdabah。他将良姜整理在了一份“西拉国”产品清单中,据认为“西拉国”指中国(Pruthi,1976)。若干年后,Pruthi提到埃及人将高良姜作为熏蒸香料使用。马可波罗也提到过中国的高良姜生产。

    植物材料

      大高良姜植物是一种由根茎生出的硬茎,它带有许多长叶。该植物的生长高度为3~3.5m。大高良姜具有披针形绿色叶子,叶子呈长椭圆形,叶端尖。该植物开绿白色花朵,结红色小果实。果实香气类似于传统中药中使用的豆蔻香气。

      高良姜根茎具有该植物特有的风味,可用于提取高良姜精油。高良姜根茎比正常生姜硬,需要重型刀具才能切开。新鲜的高良姜较容易切片,干燥后再切片较费劲。乳白色皮内物具有略类似于辣椒和松树的风味,带有樟脑味。通常采用刮擦法去皮。高良姜切片可用盐水腌或干燥方法保存。高良姜大量用于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烹饪,加勒比烹饪中也有少量应用。
     [ www.dylw.net 第一论文网提供毕业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 联系QQ 7 1 2 0 8 6 9 67]

      早期研究表明,大高良姜含有甲基肉桂酸、桉树脑、樟脑和双戊烯。它含有槲皮素和黄酮类多酚聚合物。马来西亚大高良姜根茎中已有40种组分得到确定,占精油总量83%~93%。这些组分包括丁香酚、丁香酚乙酸酯、单萜类、醇类、酯类、倍半萜烯。近年来,报道过这种物质具有化妆品护肤护理性质。这也被认为是传统上使用大高良姜治疗花斑藓和其他疾病的原因。大高良姜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钠和铁之类矿物质。大高良姜的非挥发性成分具有抗炎症特性和抗氧化性能。

      最近一项对良姜植物主要成分研究发现,这种植物含有二芳基庚烷、萜类、黄酮、挥发油、简单苯丙酸和类固醇。

    消息来源:食品工业科技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